貨幣RUB
俄羅斯盧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話國碼
+7
電壓
220V
插座別
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或「俄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是全球最大的國家,面積約為1710萬平方公里,即全球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且其1.43億人口排名世界第九,其中77%居住於其歐洲部分,橫跨11個時區,擁有俄羅斯最大的森林儲備以及大部分淡水湖泊。俄羅斯與14個陸上鄰國以及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莫斯科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擁有11萬9790萬人口,聖彼得堡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都市,排名第二,人口達500萬8000。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和航空為主,而其首都莫斯科也是世界主要的航空港,對於發展非常重要。俄羅斯文化在歷史上的多變和不確定性、俄語發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其高緯度地區使其成為滑雪、花樣滑冰等奧運比賽的優等學校。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RUB
俄羅斯盧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7
插座別
"伏爾加-頓河列寧運河"是俄羅斯境內一條重要的運河,東起伏爾加格勒以南的伏爾加河河畔的紅軍城,西至齊姆良水庫旁的頓河畔卡拉奇,總長約101公里,是連接伏爾加河與頓河,並通往世界的各大洋的最短通道。該運河的建設計劃可追溯至鄂圖曼帝國塞利姆二世及彼得大帝時期,但直至蘇聯成立後才開始動工,到1952年完工。有超過13座船閘,可容納約5000噸以下的輪船。完工後除提供客運服務外,亦可用於運輸烏克蘭的糧食、煤炭,以及伏爾加河流域的木材、黃鐵礦和石油產品。「伏爾加-頓河列寧運河」是俄羅斯內重要的運河,開通後溝通了裡海與亞速海,成為運往世界各大洋的最短通道,期間功勞有12人獲得頒發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還有122人獲得列寧勳章。
「Slavyanka」是位於俄羅斯列寧格勒阿爾布拉多州的一條河流,是Neva河的左岸支流,長度約為,河流的流域面積大約為。河流起源於帕夫洛夫斯克西南部的沼澤,東北流向帕夫洛夫斯克,經過沿河而建的大帕夫洛夫斯克城堡周圍的公園,然後繼續往北流去,於聖彼得堡Rybatskoye地區進入Neva河。河口注入Neva河的時候,深度大約為。Slavyanka河是典型的慢河低地河流。
「現存的Bolshoy Kamenny Bridge是一座橋橋樑橋,橫跨Moskva River,位於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西端。它的前身是俄羅斯莫斯科的第一座永久石橋。現存的橋梁是由工程師尼古拉·卡爾米科夫於1938年完成。17世紀末, Vsehsvyatsky Bridge和克里姆林宮之間。在十五世紀,一座巨石橋與附近的莫斯科近郊住宅區Zamoskvorechye之間有一座「活動」的橋梁。1643年,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委託安尼和約根·克烈斯特羅,來自斯特拉斯堡的建築師設計一座石橋。安尼和沙皇米哈伊爾爾·費奧多羅維奇於1645年去世後,建設停止。關於第一座“石橋”的完成,相關文件出現矛盾。*被廣泛接受的版本歸功給1682年繼任的牧首費拉雷特;完工年份可能是1687年或1692年。*另一種版本把完工於1687年歸咎於著名的建築贊助者,瓦西里格瓦爾辛。經由Ivan Kondratiev得到的檔案資料顯示,原始設計有五個主跨度,每個40條螭頭。建設完成後,河道最大寬度約105公尺,橋的總長度約70桑,寬11桑。其南端配有一座加聖宮又稱為“六門”的垛塔,據信是莫斯科這裡的第一座石頭凱旋門。橋蓋原有木製倉庫、磨坊、酒館和稅務局攤位,但由於1785年州長的法令,所有的裝飾物件都被摧毀了。第二座石橋是由Tannenberg上校在同一地點於1859年建造的,對應至今日的Lenivka街。新橋上有三座鋼腿彎拱形跨度,搭載在石柱上,與今日仍然存在的Novospassky Bridge和Borodinsky Bridge相似。與新橋相比,它的缺點是石橋沒有留出空間給堤壩的交通。河岸的交通必須跨橋,在同一水平線裡交叉。考慮到公路的汽車之用,所以第二座石橋在1930年代被拆除,而Novospassky Bridge則重聞百聞。第三座石橋的第一次比賽是在1921年舉行的,沒有一個參賽作品被選中。第二次比賽由工程師尼古拉·卡爾米科和斯樞科-格爾弗萊克-明古斯團隊共同贏得。卡爾米科的設計於1935-1938年完成,位於距克里姆林宮更近兩塊地塊的位置上。單弧形跨度寬105公尺,高8.4公尺。共有6條平行的鋼拱架,支撐40米寬的道路。拱形橋墩基礎沉浸於堤壩中。堤防車輛使用兩條42.5米長的側跨。包括山坡和坡道,總長度約487米。正常交通使用8個車道,還有一條分割車道。
「諾沃-卡門尼橋」是俄羅斯聖彼得堡Obvodny運河的一個橋樑,是Ligovsky大道的一部分,連接了該市的Tsentralny和Frunzensky區。最初的橋樑是在18世紀末由工程師Ivan Gerard於此建造,取代原先用來載運Ligovsky運河的木質構架對溝,並於1890年填埋Ligovsky運河。Pierre-Dominique Bazaine於1816至1821年期間負責在此建造第二座橋樑;而第三座橋樑由A.N.Erakov於1846至1848年間負責監督建造,由該橋樑的花崗巖游泳池可進行飲用,水源來自Ligovsky運河,此外於1862、1872和1874年期間還對橋樑進行了維修及重建,但幾乎未更動該橋樑的設計及外觀。隨著1950年代俄羅斯列寧格勒的南部建設密集,Ligovsky大道即Obvoeny運河岸輪的附近許多路段及開通出現了擁擠的情況,而於1848年建成的只有14公尺寬的「Erakov」橋已無法再應付較大量的車流,因此便製定決定大規模擴大原有橋樑;而現今的橋樑則由建築師L.A.Noskov設計,於1968至1970年期間由工程師N.P.Agapov及A.D.Guttsajt處理建造,該「Guttsajt」橋與其前身相比擁有大約45公尺的寬度,1970年11月7日開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