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RUB
俄羅斯盧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話國碼
+7
電壓
220V
插座別
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或「俄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是全球最大的國家,面積約為1710萬平方公里,即全球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且其1.43億人口排名世界第九,其中77%居住於其歐洲部分,橫跨11個時區,擁有俄羅斯最大的森林儲備以及大部分淡水湖泊。俄羅斯與14個陸上鄰國以及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莫斯科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擁有11萬9790萬人口,聖彼得堡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都市,排名第二,人口達500萬8000。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和航空為主,而其首都莫斯科也是世界主要的航空港,對於發展非常重要。俄羅斯文化在歷史上的多變和不確定性、俄語發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其高緯度地區使其成為滑雪、花樣滑冰等奧運比賽的優等學校。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RUB
俄羅斯盧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7
插座別
「Tomsk-1」是俄羅斯東斯克的主要火車站,位於俄羅斯鐵路的西西伯利亞鐵軌上。隨著Tomsk-Tayga鐵路的建設,乘客們開始偏好Mezeninovka月臺,於是1909年東斯克市議會採取決定,將Mezeninovka月臺改名為Tomsk-1月臺,Tomsk月臺改名為Tomsk-2月臺。該車站的建築多次擴建和重建,最後一次是在2001-2004年間重建,為了慶祝東斯克400週年紀念,於2004年完成重建。車站由寬敞的雙層建築組成,有三個入口、三個離站出口,此外還有通往第二列車道的地下通道,但由於到訪-離站的火車數量可能只有一列,地下通道常常關閉。
新西伯利亞國立模範歌劇芭蕾舞劇院,位於俄羅斯聯邦新西伯利亞州新西伯利亞,於1931年開始施工,由建築師及設計師規劃,定位為文化及科學中心,舉辦歌劇、舞劇演出、展覽皆可。二次世界大戰時,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及巴甫洛夫斯克宮的館藏品被運到此處秘密保存。1945年12日正式運營,被評為俄羅斯最大規模的劇院,也是其三大劇院之一,1999年、2000年及2004年均獲得俄羅斯國家藝術獎項。此外引起世人關注,1998年此建築是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開啟藝術生涯的地方,世界首演歌劇《年輕的大衛》。
「聖安得烈大教堂」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瓦西利耶夫斯基島上,是當初彼得大帝時期想建立的俄羅斯第一個爵士殿堂,約430英尺長的建築被北歐最著名的建築師Nicodemus Tessin the Younger設計,模仿英國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但隨後因歌突厥死亡,項目暫緩。其後聖彼得堡的城市建築師Giuseppe Trezzini將附近十二間學院的背後地區砍伐林木,建造了一座簡樸木堂,由Feofan Prokopovich以聖安得烈的名義於1732年10月8日奉獻。該堂容量難以應付日益增長的教友,所以Trezzini才設計了一座石頭建築,並於1740年7月2日開始興建,完工後雕飾於1760年,其中更是米哈伊爾·洛蒙諾索夫和瓦西里·特烈達科夫斯基於1745年7月30日宣誓就職俄羅斯皇家科學院教授的地方。1761年7月4日,原木堂被雷擊燒毀,建築師Alexander Whist負責設計新的石頭堂,於1764年7月18日開工,22年後於1780年3月21日終於奉獻,頂部5座圓頂的教堂用柔和的粉紅色為全景增添美感。俄羅斯皇帝保羅復興了它作為俄羅斯最古老騎士團頭銜教堂的尊嚴,使用兩個天使手持聖安得烈戒律的浮雕裝飾了入口,並且預留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供準皇帝使用到1813年。附屬塔樓於1784-86年兩階段建成,原本有10座鐘,最大的一座重達4噸,於1850年更新了頂端裝飾,七年後,室內也進行翻新,並將18世紀的圖像門窗增加,當下塞維特拉河第一座永久橋於1850年所建時,橋上的祭壇也成為該教堂的附屬成員。 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布爾什維克從教堂搶走了許多貴重物品,1924年4月24日,上百名信徒無財產地為了護衛圖像而和「徵收委員會成員」發生衝突,結果導致教堂被政府支持的教派改革家所佔據,1938年5月16日正式封閉,牧師被抓走,鐘聲被摧毀,但18世紀巴洛克圖像門窗得以翻新,其中一幅有著宗主納肯和沙皇亞歷山大畫像的17世紀圖像被搬送至俄羅斯博物館。攻防聖彼得堡時,圓頂上有加裝炮彈以協助保護該區域,1992年,聖安得烈和三聖人教堂被歸還俄羅斯東正教會,2001年,一個正式紀念重新建立聖安得烈戒律三百週年的方尖碑被奠設在前面。
馬林斯基劇院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座歷史悠久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已有超過200多年的歷史。1986年,尤里·特米爾卡諾夫任劇院指導。此外,冬宮門外還有一個艾爾米塔什劇院用於沙皇邀請貴族觀賞戲劇。早在1860年10月2日,容納約1625名觀眾的馬林斯基新劇院就啟用了。原來的聖彼得堡大劇院因馬林斯基劇院而影響,效果和藝術水平下降,最終在1890年代被拆除,原地建造了音樂學院。至於馬林斯基劇院,承襲了沙皇的舞蹈團,其許多傑作均由馬留斯·彼季帕設計,包括《睡美人》、《胡桃夾子》等,以及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圖良等的歌劇作品也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走進這座傳統而悠久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您將會感受到歷史的深刻濃鬱感受,歡迎來到馬林斯基劇院感受它給導演、編劇、演員、唱劇者和舞者三百多年間無止境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