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RUB
俄羅斯盧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話國碼
+7
電壓
220V
插座別
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或「俄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是全球最大的國家,面積約為1710萬平方公里,即全球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且其1.43億人口排名世界第九,其中77%居住於其歐洲部分,橫跨11個時區,擁有俄羅斯最大的森林儲備以及大部分淡水湖泊。俄羅斯與14個陸上鄰國以及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莫斯科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擁有11萬9790萬人口,聖彼得堡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都市,排名第二,人口達500萬8000。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和航空為主,而其首都莫斯科也是世界主要的航空港,對於發展非常重要。俄羅斯文化在歷史上的多變和不確定性、俄語發展的政治因素以及其高緯度地區使其成為滑雪、花樣滑冰等奧運比賽的優等學校。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RUB
俄羅斯盧布
與台灣時差
多時區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7
插座別
聖保羅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聖三一主教堂是俄羅斯東正教堂,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核心,是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建築工程始於1719年,但由於結構出現嚴重的裂痕,威脅到其穩定性,1744年下令拆除。可惜雙親威廉大帝統治時期的設計競賽沒有取得理想的結果,直到1774年才選擇了伊凡·斯塔羅夫的設計,於1778年開始建造,1790年終於建成,完滿落成,為修道院的核心和重點建築物之一。1790年落成時,為紀念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崇拜會典中將他的遺骸移到此地。修道院建於1710年,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之勝利的1240年涅瓦戰役為前提。亞歷山大女皇大帝統治時期爭取到了各方支持,1763年舉行了建築設計的競賽,最終在1774年選出了伊凡·斯塔羅夫的設計,一座單寶拱頂的新古典風格大教堂。落成的聖三一主教堂上方有一個高支柱的教堂圓頂,兩側有雙層鐘樓。主入口有六根多利式柱子,側面為淺板和柱子;北側和南側入口上面有費多特·舒賓雕刻的浮雕,分別描繪舊約和新約的事件。大教堂呈十字形平面,三條榀形廊道,主榀支撐著哥林多式柱子,圓頂有16個窗戶,聖界安放在大理石製的聖壇上,其圖像由伊凡·阿基莫夫和青銅細工完成,室內裝飾豐富,有各種壁畫、浮雕和雕像。此外,大教堂收集了多件貴重的聖物和裝飾物品,包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銀色靈柩、主衣物片段、普拉央的圖像等。革命以後,許多貴重物品被從教堂移走,送往博物館,是俄羅斯正教教堂沒收的一部分。在1933年大教堂被關閉之後,時間一推移,修道院逐漸復興,1955年聖三一主教堂歸正教,1957年隆重被長老再次獻聖,歷史被重現。1989年6月3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遺骸被歸還修道院,修道院從此恢復了它的原有樣貌,並成為修道院的主要教堂。2017年7月13至28日,大約50萬人參訪這座大教堂,以拜訪來自巴里的聖尼古拉斯的聖像。
「位於莫斯科的「託爾馬奇聖尼古拉教堂」(Church of St。Nicholas in Tolmachi)既是俄羅斯正教會的一座教堂,也是歐洲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特列託科夫畫廊的一部分,其內部藏有數件極具歷史地位的神器和影像。該教堂先前於1625年還是一座木造教堂時,對外垂詢提及;其後均以石造重建,加以數次修複。1929年該教堂宣佈結業,並被遺忘之心與它一同流走。但自1993年,教宗大師及國立藝術館提出理想致冥,無聲的教堂再度復活;該教堂不僅為國家藝術館員工提供傳統彌撒,也向公眾開放特列的教堂廳和神器古物,而每件古物也均有特別的溫度和濕度管理。目前該教堂屬於莫斯科城市教廷,並由寧靜的Archpriest Nikolai Sokolov擔任牧靈大師。教堂的名字源於一個名叫「託爾馬奇」的古諸塔族應譯居住地,他們曾經去過黃金部落的地方服務於黃金部落 conscripts (而大約在1770年建立了紅著名的 Pokrovsky chapel)。教堂於20世紀被俄國共產黨維持政權後,被遺忘,其回合鐘塔也損壞,1929年教堂終止營運而被轉移至特列託科夫畫廊;其後,該畫廊發起大規模修復工程,並對外開放,於1996年獲特列託科夫教宗Alexy II恭授;12月12日2012年時,特列託科夫畫廊甚至將30多位的宗教聖者的遺物移轉至教堂之中。除此之外,該教堂更在俄國歷史上佔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於1697年建立的時候,一位道士, 盧金Dobrynin,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五星聖殿,裡頭有著俄國最寶貴的聖像「符拉迪沃聖母」(Our Lady of Vladimir)。
Lazarevsky Bridge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橫跨Little Nefka河,連接Krestovsky Island和Petrogradsky Island,附近有Bolshoi Krestovsky Bridge 和Bolshoi Petrovsky Bridge。該橋路寬約22.5米,搭載4條車道,橋墩位於Krestovsky Island側,橋樑和鋼索形成不對稱設計。 橋樑原本因Kirov體育場的興建在Krestovsky Island西部而建造,因為當地有歷史名稱,所以橋名初稱Koltovsky,直至1952年改稱為Lazarevsky,以紀念海軍上將M。P。Lazarev。1947至1949年間,該橋經Lengiproinzhproekt的工程師V.V。Blazhevich和A.D。Saperstein設計,由E.V。Dimant和V.E.Efimov領導施工,該橋原本共有11個支撐點,材料為木材和鋼筋,長約141.3米,寬約11.3米。 1976年橋梁重建工程,木邊欄改以鋼筋混凝土樑和金屬桿替換,1998年則將橋梁、木欄、排水溝、人行道板和軌道之間的路面更換。 此橋可承載有車的和只有行人的兩種交通,至2002年為止是有電車通過。2008-2009重新修復後,現為單跨鋼索懸掛橋,長約163米,寬約22.5米,可承載汽車和行人。
基督聖母無原罪聖母大教堂位於莫斯科中心,是馬斯科總教區的主教堂,是莫斯科三個天主教堂中最大的一個,建於俄羅斯帝國時期,由architect Tomasz Bohdanowicz-Dworzecki設計,以Westminster Abbey和米蘭大教堂為啟發,1899年開始修建,於1911年奉獻,1917年,布爾什維克推翻了暫時政府,1922年,俄羅斯最終加入蘇聯,因此政府下令封閉許多教堂,1938年封閉該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受到拆除的威脅,之後用於民用用途,作為倉庫和旅館,1991年,蘇聯的垮臺,1996年,該教堂重新歸屬於天主教,2002年更升格為主教堂,2005年被再度奉獻,58年來非宗教利用後,今天的堂區以多重語言提供禮拜儀式,包括俄語、波蘭語、韓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亞美尼亞語和拉丁語,並舉辦福音演唱會和教堂音樂會。該教堂被列為俄羅斯聯邦文物建築保護標誌,為保護級古蹟。1989年,一群莫斯科天主教徒與文化協會「波蘭家」提議把該建築物重新利用於宗教用途, 1990年12月8日,由波藍神父Tadeusz Pikus主持的第一場彌撒,1991年城市政府批准了成立該堂區,2002年3月,教堂參與了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通過視頻會議主持的聖經禱告,2005年1月,第三臺風琴被大主教Kondrusiewicz奉獻。2016年秋天,紐約城的Clarion合唱團和主持Stephen Fox首次在基督聖母無原罪聖母大教堂演出Maximilian Steinberg的被禁止的基督教合唱鋼琴協奏曲「Passion 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