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塞亞斯廣場(俄語:Isaakiyevskaya Ploshchad)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又稱為「Vorovsky Square」,在1923年至1944年之間,這座廣場位於瑪麗安尼城堡和聖塞亞斯大教堂之間,由拿破崙一世的騎馬雕像開始,其前面是Lobanov-Rostovsky設計的西面建築,風格屬於帝國風,前面擁有八柱門廊,有著迷人的媚比權在花崗巖指定明星的雙重形象,有著普希金最後一部長詩「銅馬騎兵」的美譽。旁邊是Quarenghi的聖甲士騎士會館,部分受到帕特農神廟的啟發,兩 邊是Marble猴子的雕像,由Paolo Triscornia設計而成。對面是瑪麗安尼城堡,於1829年至1844年由Grand Duchess Maria Nikolayevna所建,目前由聖彼得堡立法院管理。城堡前方的是97公尺寬的藍橋,曾經是聖彼得堡最寬的橋,在莫伊卡河橫跨,視為廣場的一部分,雖然它其實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廣場,稱為Mariyinskaya。右邊是Neptune's Scale,有著花崗巖拱頂,這是一座碑誌,標記主要洪水的水位情況。比大教堂東側的是六層樓的Astoria酒店,由Fyodor Lidval設計,於1912年開業,當時是俄羅斯帝國最豪華的酒店之一。Astoria旁邊是Angleterre酒店,被記載為詩人謝爾金死的地方。該建築位於Malaya Morskaya街的角落,與託爾斯泰有關,他曾於1848年至1849年住在此,在這段時期,他出版了首部小說「白夜」。瑪利安大教堂後方的是俄羅斯植物育種研究所,由Nikolai Vavilov命名,設立在兩座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中,該研究所擁有一個獨特的16萬植物的收藏,Vavilov從1921年至1940年在全球各地旅行,收集植物。結束戰爭後,倫敦的一份報紙報導Vavilov的收藏在利寧格勒的圍城期間消失了,然而,這份報導是錯誤的:盡管許多人餓死,但是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沒有吃掉稻米或馬鈴薯球。在廣場上最後興建的建築是呈梯形的紅色花崗巖德國大使館,由Peter Behrens設計,這座建築是西方建築史上的一個重要參照點,因為它是被細致學派建築風格所體現,該風格在斯大林俄羅斯和納粹德國享有極大的流行。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