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宗座大殿舊聖彼得大殿於公元5世紀至16世紀的教宗墓室是最終安息之處,其中大多數於16至17世紀大殿重建期間毀損,其中一個於846年塞拉西突襲時毀損,餘下的部分被移往新聖彼得大殿,站在原大殿的地方。以及古羅馬墳室的多次移往,及聖約翰拉特蘭大教堂的兩次十四世紀大火,以及新聖彼得大殿的重建都對毀損了近一半的教宗墓室。因此,新聖彼得大殿的主要建築師之一多納託布蘭特被記載為「毀壞者大師」。該原大殿的建造始於君士坦丁一世的統治,於第四世紀完成,羅阿一世是在君士坦丁大殿葬身的第一位教宗。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殿的前廳、禮拜堂和中央分別擠滿了教宗的墓室,其隨著大殿不斷增建所做的建造而不斷被重新安置。從原有墓室僅剩下一些石棺和散碎的雕塑碎片。據說,就是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又稱尤利烏斯大衛),此位教宗啟動了舊聖彼得大殿的拆毀,並希望由米開朗基羅打造一個「巨大」的墓室為其所用。關於墓室規劃和外觀,我們只知道很少的資料,其中最珍貴的資料來自教堂鐘聲和歷史學家吉亞科莫格里馬尼,他畫下了被移動的墓室的這種形狀和複雜性,其中許多是三層的。墓室的毀損也詳細記載在阿方蘇西斯恰恰奈斯的著作中。也有一些教宗沒有被葬在羅馬。在毀損的教宗墓室中,部分仍然存在,就被移動,或重建,他們的墓屬以古物暗色背景顯示。在1590年左右,有一張地圖顯示了舊聖彼得大殿的內部,一個極受歡迎的墓地。聖簡普利西斯(Simplicius)是第一位被葬於舊聖彼得大殿門廊的教宗,被多次轉移,並與利奧二世、三世和四世於855年合併,在17世紀時被移走,放置在他自己的祭壇下,閣拉第(Algardi)的浮雕「Fuga d'Attila」旁邊,在「分娩的聖母」教堂。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