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參觀巴黎第九行政區的聖母修道院是一種特殊的體驗。這座建於1823年至1836年間,由Louis-Hippolyte Lebas以新古典派建築風格規劃的教堂,位於19世紀的紐阿芝斯(New Athens)街區,在當時受到歐洲一些眾多藝術家和學者的崇拜,包括喬治·桑德(George Sand)、拜厄羅·狄馬、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爾(Pierre-Auguste Renoir)和亞歷山大·杜馬(Alexandre Dumas)。外觀儼然於古典及嚴謹,教堂內部則以豐富的畫作、雕塑及彩色裝飾為人垂涎。在17世紀,一座為了尊重「聖母羅萊特(Notre-Dame-de-Lorette)」的小教堂位於54號萊馬廷街,但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革命政府國有化、關閉、出售及拆除。由於當地居民人口迅速增長,於1821年開始計劃興建新教堂,由Louis-Hippolyte Lebas擔任建築師,原設想要向蒙馬特山(Montmartre)排列,但後來改為面向萊菲特街(rue Laffitte)方向。此外,製作此尊敬聖母羅萊特修道院教堂的復興時期也提供了法國歌劇作曲家Bizet在1840年3月16日及畫家Monet在1841年5月20日接受洗禮的機會。「羅萊特」這個詞也激起法國一時的文化風潮,於19世紀四十年代在報紙、歌曲及小說文學流行,由於附近便有眾多妓女。教堂的外觀配置了四根科林西式柱子,搭配一個額犍及一個帶有雕像的前方,而置頂於前方的三尊雕像分別代表信、仁、智,以象徵信仰、慈悲及希望之義。其內部裝潢相當華麗,包括壁畫、雕塑、彩飾牆面及拱匣天花板,當時流行於歐洲的新古典風也滿載於教堂裡。此外,由於此教堂沒有架橋,毗鄰對立的教堂內和教堂外區域之間以一個巨大的凱旋門來劃分,而祭壇區域也特別華麗,內容包含壁畫、雕塑、罹插牆面及拱匣天花板。此教堂也有四個大教堂角落以及沿梯級柱排列的六個小教堂隔間,但最著名的莫過於昂首矗立的天花板,此天花板是由Hubert-Nicolas Lamontagne規劃,並由具金屬效果的木頭拼湊出相當精美的織紋設計,此外類似的天花板也可見於羅馬的聖洛迪·瑪吉歐爾天主堂(Santa Maria Maggiore Basilica)及佛羅倫斯的 巴萊佐‧維喬(Palazzo Vecchio)。天花板上的織紋設計代表著聖母瑪利亞的字母璽,聖靈的鴿子,及玫瑰花;在諸多神學上,聖母瑪麗亞也被稱為「玫瑰的謎團」。另外,此教堂內也有一片獨一無二的玻璃窗,此窗戶名為「昇天窗」,則凸顯其不思議之處。總而言之,聖母修道院保有豐富文化底蘊,為文藝復興家宜來參觀,體驗新古典建築之美及融合藝術和宗教的場所。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