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PKR
巴基斯坦盧比
與台灣時差
-3小時時區+5
電話國碼
+92
電壓
220V
插座別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通稱巴基斯坦,位於南亞,控制面積約881,913平方公里,與印度、伊朗、阿富汗和中國新疆相接,中部熱帶氣候,北部乾燥寒冷,可能有終年積雪的地區。它衍化自「聖潔之地」的烏爾都語,前身為英屬印度,於1947年8月14日宣告獨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位於伊斯蘭堡的首都為英聯邦和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旅行者訪問巴基斯坦時,需尊重當地風俗,不攜帶酒類和含酒精飲料,以及豬肉食品,避免過關時遇到麻煩。此外,印度電影及多樣樂風,從傳統音樂到西洋音樂混音的巴基斯坦音樂,都非常受歡迎,宗教學校也非常多,用以培養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及學者。而在巴基斯坦,最受歡迎的運動應該是板球運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PKR
巴基斯坦盧比
與台灣時差
-3小時時區+5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92
插座別
,_Bahawalpur.webp)
「Darbar Mahal」 是位於巴哈瓦爾布爾(Bahawalpur)市的宮殿,此宮殿是由班瓦勒汗五世(Bahawal Khan V)建造以供舉辦宮廷活動及前巴哈瓦爾布爾王國的政府辦事處使用,於1905年完工,園區面積大約75英畝,並與納席爾宮殿(Nishat Mahal)、法魯克宮殿(Farrukh Mahal)及古爾扎宮殿(Gulzar Mahal)等其他宮殿形成巴哈瓦爾布爾格爾宮殿群組,其於1966年開始租借給軍方,並用於政府及軍事辦公處使用,對一般公眾不開放。它的建築風格是西及阿拉伯的混合,外部有精緻的雕刻、樑杆式標題及灰泥等裝飾。它四周的每側都有一個大型入口和“jharoka” 陽臺,三樓是仿莫臥儋王朝的“chattri” 屋頂,每個角落都有帶有錫克風格圓頂的極富風格的八邊塔。室內則以 19 世紀的珍貴繪畫、古董首飾、首飾及納瓦卜家族的劍加以裝飾。

《國際伊斯蘭大學,Islamabad(IIUI)》位於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於1980年建立,並於1985年重組,它是巴基斯坦高等教育最值得信賴的知名學府,在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2 年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二,並在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員會常年榜上有名。該大學是伊斯蘭,神學和現代研究的中心,該大學由巴基斯坦內部和沙特阿拉伯提供的捐贈建立,為司法官,檢察官,madrasa 教師,週五講道者和伊瑪斯提供伊斯蘭法教育和培訓,並吸引來自中亞和東南亞的學生。該大學共有兩個校區及多所分校:新校區位於伊斯蘭堡的 H-10 傳。而舊校區位於費薩爾清真寺(Faisal Masjid),清真寺由土耳其建築師 Vedat Dalokay 設計,由沙特阿拉伯的法賽爾國王捐贈給該大學,清真寺 內的禱告廳可容納大約數以萬計的人。該校有以下的學院和研究所:計算學院、阿拉伯學院、理學院、工程及技術學院、語言及文學學院、管理科學學院、法律和伊斯蘭研究學院、社會科學學院、伊爾穆爾國際研究及對話研究所、伊斯蘭經濟國際學院和伊米拉現代語言學院等。另外還有5個圖書館。大學還發表《企業及管理科學》、′Islamic Studies′ 、′Al-Dirassat Al-Islamyya′、′Insights′、 ′Mayar ′、′Islamabad Law Review′、′Fikr o Nazar′等期刊。該校還與Al-azhar 大學(埃及)、Umm al-Qura大學(沙特阿拉伯)、伊斯蘭麥地那大學(麥地那)、阿卜杜拉齊茲大學(沙特阿拉伯)、寧夏大學(中國)、國際伊斯蘭馬來西亞大學(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孟加拉大學(孟加拉國)、Scientific Pakistan、IT Sarkar 等學術機構有緊密的學術合作關係,該大學學生宿舍包括7所女校舍及6所男校舍,大學還有7棟學術大樓供學生使用。

Kushan王Kanishka於公元2世紀時在今日的佩什瓦爾市外的Shaji-ki-Dheri興建了「Kanishka Stupa」,這座偉大的佛塔是當年世界上最高的建築之一,也是一個寶藏積聚之地,其中含有佛教殘片,而後來被搬到仰光的Mandalay Hill的U Khanti Hall保存。Kanishka在種種預言之後興建了約150-300年間完成的石塔,但據猜測約在151年,且其幾何外形很類似當時的Loriyan Tangai塔。後來於公元4世紀的Kushan族再次重建,變成具有四個樓梯和四個角堡壘的十字形佛塔,據聞每個角落都有支撐柱,基部大約有的邊長,而各面的總邊長約,表面裝飾以凹雕紋,四個尖頂上鑲有珍寶石頭。高聳的木質結構之上是鑲有藝術紋飾的石頭基座,並配以13層銅質上漆的「chatra」。現今估算,塔高約。726年日,韓國朝聖者Hyecho到達甘扎訪問金剛塔,他在訪問報告「五國訪問錄」中描述:「這個寺廟名叫Kanishka,有一座巨大的金剛塔如火如輝。它是前任國王Kanishka所建造的。」1908-1909年,由David Brainard Spooner帶領的英國考古隊在此地開挖出金剛罐,開啟後發現其中包含僅有一粒佛教殘片,以及有關Kanishka殿下的黑魯士碑文。400年後,中國佛教朝聖者「法顯」參訪金剛塔,他指出這座塔是「本世界中最高的建築」,古往今來都曾目證其高聳達,不過現時估算則為約高。金剛塔中的佛教殘片已被搬運至蒙古仰光。金剛塔所在地已經被遺忘,直到2011年被再次確認,它就在佩什瓦爾老城的Gunj Gate外,故事名為Akhunabad。

「馬哈巴特汗清真寺(Mahabat Khan Mosque),有時也拼寫作「Mohabbat Khan Mosque」,是帕什瓦(Peshawar)巴基斯坦一座17世紀的莫臥儂時期清真寺。這座清真寺於1630年建成,以帕什瓦莫臥儂總督Nawab Mohabat Khan Kamboh(他的兒子Nawab Khairandesh Khan Kamboh也是莫臥儂皇朝女皇之一)的名字命名。這座清真寺的白色大理石立面被認為是帕什瓦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早於1660年到1670年,莫臥儂帝國在帕什瓦的市中心修建了這座清真寺。在Sikh時代,Mohabbat Khan清真寺的尖塔經常被用來懸掛囚犯。據說每天有五個人於尖塔上被絞死,作為替代絞刑的一種方式。隨著蘇聯入侵阿富汗,難民部落酋長聚集在這座清真寺,以建立阿富汗人對抗蘇聯的團結力量。此清真寺的面積約有30,155平方英尺,開放式的庭院中央設有一個施洗池,外圍牆上有一排房間。清真寺的天花板飾以優美的紅色拼花和花紋。清真寺的外表完成於白色大理石,室內裝飾有莫臥儂式的壁畫。禱告廳位於西側,由兩座高大的尖塔支撐,分為三個部分。禱告廳的立面也由6個較小的裝飾尖塔所頂端,除此之外,還有2個尖塔對陣位於第6組上方。禱告廳的屋頂以3座波浪狀圓頂所裝飾,屋頂線從外側升起到中間,經由四個小型的增高區分隔。屋頂線上裝飾有許多古代石牆砌築的特徵。清真寺的頂部大理石立面以凹槽裝飾成環狀,5個拱形門戶可進入禱告廳。中間拱形門最高,特徵著莫臥儂式的珠心拱,兩側則略矮,以波斯和中亞式設計,沒有珠心拱。外側還有一個較小的拱門,以同樣的樣式裝飾,以及7個小拱門上方的一排頂端。三個中央拱門上方以muqarnas裝飾,外側拱門則以「ghalib kari」,即一種曲面上用灰泥和石膏裝飾的網絡方式裝飾。拱門兩側的植物圖案同阿布拉曼寺堡(Badshahi Mosque)的綠色圖案不同,具有多種顏色。室外和室內(兩個)均配有花卉圖案和古蘭經的書法。禱告廳內部被3座低矮的波浪狀圓頂所遮蔽,內部墻面用花卉和幾何圖案為之飾以飽和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