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PHP
菲律賓披索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話國碼
+63
電壓
220V
插座別
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位於東南亞的群島國家。擁有西太平洋上的多采多姿的地理性格、溫暖氣候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也因此受到頻繁的地震和颱風侵襲。菲律賓群島上有多樣的文化,史前尼格利陀人及舊日的南島民族都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許多文化上的價值,隨後也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伊斯蘭文化等西方文化的薰陶。目前菲律賓擁有超過80種語言,並以公車、吉普車、的士和機動三輪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此外,菲律賓擁有85個國立機場,其中以宿霧太平洋航空以促銷價格吸引熱烈的觀光客。之外,旅遊業亦是菲律賓的重要產業之一,自古以來的移民為這片土地帶來許多殖民文物、美景及文化,而宿霧、克拉克、碧瑤以及長灘島更深受學生們歡迎。另外,漁業也是菲律賓的重要的經濟來源,根據2013年的統計,漁業的產值佔到農業產值的約16%。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PHP
菲律賓披索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63
插座別

「巴斯科大教堂」正式名稱為「無原罪的聖母聖堂」,俗稱「聖多明各教堂」,位於菲律賓北部巴坦島Batanes的巴斯科(Basco)。由於當時巴坦島被命名為「Provincia de la Concepcion」,所以第一座教堂就獻給了巴坦島正教聯合省的保護聖母:無原罪之聖母。據推測,這個無原罪的聖母形象是在1783年探險隊中帶到巴坦島的。作為教區教堂,這間教堂以巴坦島首府巴斯科(Basco)的主保聖德多明戈(Santo Domingo)為名,並獻給無原罪之聖母(Immaculate Conception)為宗旨。1783年6月26日巴斯科城鎮建立時,達蒙伊斯會(Dominican Fathers)的巴索拉姆•阿蒂格斯(Bartholome Artiguez)和巴爾塔薩•卡爾德隆(Baltazar Calderon)帶領福音宣教隊來到了這裡。第一座教堂是由芝麻草和木頭建造的。大約在1795年,由於頻繁的火災和颱風摧毀了建築物,人們開始從加亞灣(Cagayan)輸入石匠、石工和木匠,建造石頭教堂。人們開始將石灰不僅用作檳榔咀中的調味料,還和沙子、石頭結合用來建造牆壁。在這段時間裡,巴斯科石堂的建築正式展開,1812年由尼古拉斯•卡斯塔尼奧(Fr。Nicolas Castaño)設計外觀,1814年教院也重新興建。由於自然災害,教堂一直在經歷改建。大約在1860到1863年,教堂被燒建和重建,並於1950年進行了翻修。2000年7月的地震對教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主教約瑟•薩拉薩(Jose Salazar, O.P)的領導下,大教堂以原來的形式重新建造,於2011年完工。巴斯科大教堂正式名稱為「無原罪的聖母聖堂」,位於菲律賓北部巴坦島巴斯科(Basco),當時被命名為「Provincia de la Concepcion」,所以獻給了巴坦島正教聯合省的保護聖母:無原罪之聖母。1783年探險隊中把無原罪的聖母形象帶到巴坦島。作為教區教堂,以巴坦島首府巴斯科(Basco)的主保聖德多明戈(Santo Domingo)為名,並獻給無原罪之聖母(Immaculate Conception)為宗旨。1795年開始,人們開始從加亞灣(Cagayan)輸入石匠、石工和木匠,建造石頭教堂,用石灰和沙子、石頭結合用來建造牆壁。1812年巴斯科石堂外觀由尼古拉斯•卡斯塔尼奧(Fr。Nicolas Castaño)設計,1814年教院也重新興建。教堂曾經多次受到災害改建,舉凡1860到1863年教堂被燒建重建,1950年翻修,2000年7月的地震嚴重破壞等,都曾重建改建。在主教約瑟•薩拉薩(Jose Salazar, O.P)的領導下,於2011年以原來的形式重新建造完成。

歐普多·芬西亞·德·萊昂為安蒂波羅教區的第5任主教,1983年6月25日被任命,領導安蒂波羅教區,涵蓋大約300萬居民的裡薩爾省和馬力基納市(馬尼拉都會區)的羅馬天主教。目前,安蒂波羅教區是菲律賓一個人數最多的當地教堂之一,在86個教會管轄設施中,它是第三大天主教人口教區,僅次於宿霧大主教座和馬羅洛主教座。馬裡喀塔的安蒂波羅主教座是教區的座位或中心,也是菲律賓最熱門的瑪麗安聖像廟之一,即歷史性的拜占庭冊封的我們的和平使者和幸福之旅像被奉獻。約翰保羅二世教宗1983年1月24日,他在天使留言中宣佈創立安蒂波羅教區,以涵蓋裡薩爾省和整個馬力基納市及帕西格的部分。1983年6月25日,正式成立了教區。瑞佩託·蓋瓦拉·宮貢是安蒂波羅的第一任主教,被克里索斯托莫·亞龍取代為第二任主教2001年12月3日,隨後由加比爾·華拉魯茲接替,他曾任阿克蘭的卡利博主教,並任第三位主教。截至2023年5月23日,教宗方濟各任命魯佩託·桑托斯接替弗朗西斯科·門多薩·德·萊昂為第五任安蒂波羅主教,並於2023年7月22日生效。現任主教有Protacio G。Gungon 、Crisostomo Ayson Yalung 、Gabriel Villaruz Reyes 、Francisco Mendoza de Leon和 Ruperto Cruz Santos,他們均於其任期結束時退休或被梯隊繼任。安蒂波羅教區於1993年在安蒂波羅市聖邁克爾退修所舉行了首屆教區主教會議,時至今日,由於帕西格教區的成立,對於教區的司法管轄有所變動,即將六個位於帕西格市的教區,以及7位服務於其中的教區神父歸屬於新的本地教堂。

「Balinsasayao Twin Lakes Natural Park」是位於菲律賓Negros Oriental省西部杜馬古的天然公園,大約佔地面積與海拔高度從幅。該公園位於Talinis山脈,也稱為Cuernos de Negros,位於Negros島的南部,橫跨Valencia,Sibulan和San Jose三個市鎮。該公園於2000年被宣佈為保護區。大約Balinsasayao湖和Danao湖被一條狹窄的山脊分隔,周圍環繞著Mount Guintabon西,Mount Balinsasayao東,Mount Kalbasaan北和Mount Mahungot南。它們位於Talinis山脈的東坡,原由火山形成。Balinsasayao湖的表面積為,最大深度約,比較小的Danao湖的表面積為,最大深度約。雙島湖和它們周圍的一級和二級梣樹林是南部Negros Oriental的集水區。它包含了五個主要河流的源頭,即安布藍河,Ayuquitan河,Hinotongan河,Okoy河和Cauitan河,為低地社區提供水需求和灌溉。該公園還包含了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Negros地熱保護區的一部分,為杜馬古和南部Negros提供能源需求。Balinsasayao湖周圍是一個重要的鳥類地區,支持至少114種鳥類,包括極危資源Negros朱心鳥和維薩揚皺角鳥,以及其他瀕危的鳥類,如Negros斑紋叱吒鳥,火桶叱吒鳥,日本夜鶯和白喉叢林飛燕。它還支持菲律賓鴨,斑紋皇鴿,紅腰金翅鳥,維薩揚雉鳥,白翼鵑鵲,天造君主,斑斑蘆葦鶇,灰胸雨燕鳥,維薩揚子鳥和菲律賓鸚鵡的重要群體。在該地區也記錄了至少27種哺乳動物,如瀕危和特有的菲律賓斑馬鹿,維薩揚豬,維薩揚豹貓,Negros鼩鼱和大型水果蝙蝠,如菲律賓裸背水果蝠,菲律賓管狀鼻水果蝠,巨型金兜飛狐和小金冕飛狐。

「蘭布隆大教堂,正式稱為聖若瑟教堂,是位於菲律賓蘭布隆省蘭布隆鎮的羅馬天主教大教堂。它是該省著名的地標之一,是羅馬天主教蘭布隆教區的所在地,並於2001年由菲律賓國家博物館正式被宣佈為國家文化寶藏。早於1631年,蘭布隆島上現今大教堂所在的基督教社區就得以正式成立。該島與附近的塔布拉斯島、西布揚島及馬爾康多島一樣,長期受到來自南部的摩羅劫掠的騷擾,於是從卡加揚愛奇諾縣的葡萄牙朱聖會士阿古斯汀•德•聖•佩德羅被轉移到蘭布隆時,便立即發起建設該島的教堂和鐘樓,以對抗劫掠行為。此外,由於受到侵害,他亦向當地居民訓練應對攻擊的軍事裝備,並指示在該島上興建有防衛功能的建築來加以防衛,令他被稱為「阿祖父軍官」。 17世紀初期,大部分組成大教堂的建築物皆已落成,1726年落成最大的神龕,同年又加建了梁角間兩個小神龕;1727年又增加了一層鐘樓;1728 年更受到祀尤威的大意,於大教堂祀置了聖撫尼若像。此後教堂及其零件因遭受1780年及1829年的颱風破壞,於19世紀時均經重建復修。1974年,蘭布隆教堂升格為大教堂,成為蘭布隆教區的教堂;1992年,大教堂祀置的聖撫尼若像失蹤,直至2013年才被歸還;2013年,儘管大教堂早於2001年就被指定為國家文化寶藏,但它仍新增了一個國家文化寶藏標誌。 蘭布隆大教堂是蘭布隆省著名的地標,於2001年獲得菲律賓國家博物館頒贈的國家文化寶藏稱號,情懷事蹟。它的建築物於17世紀和19世紀處於不斷的施工、建設和重建狀態,1974年成為蘭布隆教區的大教堂;1992年,聖撫尼若像就失蹤了大約22年後於2013年重獲歸來並於當年又增加了一個國家文化寶藏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