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PHP
菲律賓披索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話國碼
+63
電壓
220V
插座別
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位於東南亞的群島國家。擁有西太平洋上的多采多姿的地理性格、溫暖氣候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也因此受到頻繁的地震和颱風侵襲。菲律賓群島上有多樣的文化,史前尼格利陀人及舊日的南島民族都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許多文化上的價值,隨後也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伊斯蘭文化等西方文化的薰陶。目前菲律賓擁有超過80種語言,並以公車、吉普車、的士和機動三輪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此外,菲律賓擁有85個國立機場,其中以宿霧太平洋航空以促銷價格吸引熱烈的觀光客。之外,旅遊業亦是菲律賓的重要產業之一,自古以來的移民為這片土地帶來許多殖民文物、美景及文化,而宿霧、克拉克、碧瑤以及長灘島更深受學生們歡迎。另外,漁業也是菲律賓的重要的經濟來源,根據2013年的統計,漁業的產值佔到農業產值的約16%。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PHP
菲律賓披索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63
插座別

「巴斯科大教堂」正式名稱為「無原罪的聖母聖堂」,俗稱「聖多明各教堂」,位於菲律賓北部巴坦島Batanes的巴斯科(Basco)。由於當時巴坦島被命名為「Provincia de la Concepcion」,所以第一座教堂就獻給了巴坦島正教聯合省的保護聖母:無原罪之聖母。據推測,這個無原罪的聖母形象是在1783年探險隊中帶到巴坦島的。作為教區教堂,這間教堂以巴坦島首府巴斯科(Basco)的主保聖德多明戈(Santo Domingo)為名,並獻給無原罪之聖母(Immaculate Conception)為宗旨。1783年6月26日巴斯科城鎮建立時,達蒙伊斯會(Dominican Fathers)的巴索拉姆•阿蒂格斯(Bartholome Artiguez)和巴爾塔薩•卡爾德隆(Baltazar Calderon)帶領福音宣教隊來到了這裡。第一座教堂是由芝麻草和木頭建造的。大約在1795年,由於頻繁的火災和颱風摧毀了建築物,人們開始從加亞灣(Cagayan)輸入石匠、石工和木匠,建造石頭教堂。人們開始將石灰不僅用作檳榔咀中的調味料,還和沙子、石頭結合用來建造牆壁。在這段時間裡,巴斯科石堂的建築正式展開,1812年由尼古拉斯•卡斯塔尼奧(Fr。Nicolas Castaño)設計外觀,1814年教院也重新興建。由於自然災害,教堂一直在經歷改建。大約在1860到1863年,教堂被燒建和重建,並於1950年進行了翻修。2000年7月的地震對教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主教約瑟•薩拉薩(Jose Salazar, O.P)的領導下,大教堂以原來的形式重新建造,於2011年完工。巴斯科大教堂正式名稱為「無原罪的聖母聖堂」,位於菲律賓北部巴坦島巴斯科(Basco),當時被命名為「Provincia de la Concepcion」,所以獻給了巴坦島正教聯合省的保護聖母:無原罪之聖母。1783年探險隊中把無原罪的聖母形象帶到巴坦島。作為教區教堂,以巴坦島首府巴斯科(Basco)的主保聖德多明戈(Santo Domingo)為名,並獻給無原罪之聖母(Immaculate Conception)為宗旨。1795年開始,人們開始從加亞灣(Cagayan)輸入石匠、石工和木匠,建造石頭教堂,用石灰和沙子、石頭結合用來建造牆壁。1812年巴斯科石堂外觀由尼古拉斯•卡斯塔尼奧(Fr。Nicolas Castaño)設計,1814年教院也重新興建。教堂曾經多次受到災害改建,舉凡1860到1863年教堂被燒建重建,1950年翻修,2000年7月的地震嚴重破壞等,都曾重建改建。在主教約瑟•薩拉薩(Jose Salazar, O.P)的領導下,於2011年以原來的形式重新建造完成。
(2018-11-26).webp)
贖罪之母主教座堂,俗稱"碧瑤主教座堂",位於菲律賓碧瑤市。外觀由獨特的玫瑰色外觀、雙尖塔和傳統的彩色玻璃窗所組成,是該市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該堂於1920年開始,1936年建成,並在二戰期間擔任疏散中心,經受住1945年的地毯式轟炸,數千名轟炸遇難者的遺骸也埋葬於該堂的庭院內。您可以從繁華的Session Road攀登大約100級的石階,或前往相鄰的聖路易斯大學校園,來欣賞碧瑤主教座堂的獨特風格和歷史。

「蘭布隆大教堂,正式稱為聖若瑟教堂,是位於菲律賓蘭布隆省蘭布隆鎮的羅馬天主教大教堂。它是該省著名的地標之一,是羅馬天主教蘭布隆教區的所在地,並於2001年由菲律賓國家博物館正式被宣佈為國家文化寶藏。早於1631年,蘭布隆島上現今大教堂所在的基督教社區就得以正式成立。該島與附近的塔布拉斯島、西布揚島及馬爾康多島一樣,長期受到來自南部的摩羅劫掠的騷擾,於是從卡加揚愛奇諾縣的葡萄牙朱聖會士阿古斯汀•德•聖•佩德羅被轉移到蘭布隆時,便立即發起建設該島的教堂和鐘樓,以對抗劫掠行為。此外,由於受到侵害,他亦向當地居民訓練應對攻擊的軍事裝備,並指示在該島上興建有防衛功能的建築來加以防衛,令他被稱為「阿祖父軍官」。 17世紀初期,大部分組成大教堂的建築物皆已落成,1726年落成最大的神龕,同年又加建了梁角間兩個小神龕;1727年又增加了一層鐘樓;1728 年更受到祀尤威的大意,於大教堂祀置了聖撫尼若像。此後教堂及其零件因遭受1780年及1829年的颱風破壞,於19世紀時均經重建復修。1974年,蘭布隆教堂升格為大教堂,成為蘭布隆教區的教堂;1992年,大教堂祀置的聖撫尼若像失蹤,直至2013年才被歸還;2013年,儘管大教堂早於2001年就被指定為國家文化寶藏,但它仍新增了一個國家文化寶藏標誌。 蘭布隆大教堂是蘭布隆省著名的地標,於2001年獲得菲律賓國家博物館頒贈的國家文化寶藏稱號,情懷事蹟。它的建築物於17世紀和19世紀處於不斷的施工、建設和重建狀態,1974年成為蘭布隆教區的大教堂;1992年,聖撫尼若像就失蹤了大約22年後於2013年重獲歸來並於當年又增加了一個國家文化寶藏標誌。

Roman天主教Bacolod教區於菲律賓Negros Occidental的拉丁禮拜堂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教區,隸屬於Jaro大主教座堂。其管轄範圍至該省西北部,包括Victorias City以北到Hinigaran以南。該教區的座堂是位於Bacolod的San Sebastian大教堂,Silay的San Diego代教堂則為其代教堂。目前的主教是Patricio Abella Buzon,於2016年5月24日任命,之後於同年8月9日安裝。 1932年7月15日,教宗庇護十一世通過使命憲頒「致基督王國」,從Cebu教區及Jaro教區的領土區分出Bacolod教區。在回應當地多數居民為建立菲律賓獨立教會(Iglesia Filipina Independiente)而增加的人口族群上,才創立了該教區。 十三世保祿親臨菲律賓,為該教區頒布執行法令,於1933年5月4日及16日,該地即受立。一鑒於Bacolod教區仍尚未揀選主教,Jaro教區的主教James Paul McCloskey被任命為該教區的阿波斯托管理者。Nueva Caceres教區的神父Casimiro Lladoc於1933年6月23日被任命為該教區的主教,在於1933年9月16日受拉祿任後,於同年10月24日抵達Bacolod。他邀請更多信仰指揮加入該教區,建立天主教學校,領導建設及重新裝修教堂,包括1936年重新裝修San Sebastian大教堂,並強化基督教信徒的信仰行動,其中包括大規模的感恩時期教導。 在Yap的任期內,Sacred Heart Seminary位於Bacolod的時候,於1946年6月15日創立有。San Sebastian大教堂在1960年3月6日,在教宗大使Salvatore Siino出席下,加以翻新,以及安排禮儀更新。他也若要解決內部問題,於1960年3月14-18日舉辦教區會議,以回復該教區的正規。 主教Yap於1966年10月16日去世,他的Vicar General Antonio Fortich自然繼承於其後任。在他的任期中,他允許第二梵蒂岡公教暨增訂新形式的Hiligaynon吟誦形式。且為了及照應教宗Paul VI對他的指示「為Negros的人民做些事」,他於1968年召集了牧民會議,得到牧區神父的一致支持,以牧訓文件向社會與政治上的虐待與不公正回應著力。他創立了社會行動中心;建立「Kristianong Katilingban」,幫傷骨老貧惡苦;以及在1981年,教宗John Paul II在Bacolod的二月二十一日拜訪後,一再支持他的努力。但他也遭到反對,甚至於1985年一月,主教府竟被不明原因燒毀。 該教區更多於1987年3月30日失去領土一部份,因Kabankalan教區與San Carlos教區創立。Fortich在1989年1月31日,在75歲時卸任。Cebu的auxiliary bishop Camilo Gregorio於1989年5月20日受任此職,並試著延續先任者的社會牧訓計劃。他在1993年召開了牧民會議,並尋求公教第二全國牧會的法令與行為和決議。教宗John Paul Institute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於他的任期間就成立。他也發動了島民守護生命及平和選舉的朝聖旅程,並宣佈San Diego教堂作為代教堂。在他的牧訓計劃與先任者有所衝突時,教區信徒及神父們開始發生分歧。由於是此,Gregorio於2000年8月28日提出辭職。他於2003年被任命為Batanes的Prelate。Kabankalan的主教Vicente Navarra於其辭職後,被任命為其後管理者,並於2001年5月24日正式為主教。於2004年期間,該教區於主持了全國青年節。審視了該教區的問題後,於2002年1月20日召開了第二屆教區大會,並於2005年1月20日公佈法令,涵蓋廣泛的議題,如基層聖趣會的正式化等,試圖改造該教區及信徒們。於COMELEC要求撤除宣傳海報的情形下,菲律賓最高法院下令對此出具一份臨時禁止令。Kabankalan的主教Patricio Buzon繼任Navarra,於2016年5月24日被任命為其後任。他於2017年10月10日至13日舉辦了第二次教區大會議,決定了該教區的願景使命宣言:作為「聆聽教會,共同走向聖潔」的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