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PHP
菲律賓披索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話國碼
+63
電壓
220V
插座別
菲律賓共和國簡稱菲律賓,位於東南亞的群島國家。擁有西太平洋上的多采多姿的地理性格、溫暖氣候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也因此受到頻繁的地震和颱風侵襲。菲律賓群島上有多樣的文化,史前尼格利陀人及舊日的南島民族都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許多文化上的價值,隨後也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伊斯蘭文化等西方文化的薰陶。目前菲律賓擁有超過80種語言,並以公車、吉普車、的士和機動三輪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此外,菲律賓擁有85個國立機場,其中以宿霧太平洋航空以促銷價格吸引熱烈的觀光客。之外,旅遊業亦是菲律賓的重要產業之一,自古以來的移民為這片土地帶來許多殖民文物、美景及文化,而宿霧、克拉克、碧瑤以及長灘島更深受學生們歡迎。另外,漁業也是菲律賓的重要的經濟來源,根據2013年的統計,漁業的產值佔到農業產值的約16%。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旅遊資訊
貨幣PHP
菲律賓披索
與台灣時差
0小時時區+8
電壓
220V
電話國碼
+63
插座別
「聖堂博物館位於菲律賓塞班市中心,2006年11月重新開放。它是羅馬天主教塞班大主教座教會的博物館,聚焦於本地教會建築與文物。許多展品都來自西班牙殖民時期。它位於聖堂旁,離聖小子地下廟朝聖聖地也不遠。博物館的收藏品來自牧師的居住所。博物館位於一棟也是博物館遺產的建築物,可追溯至19世紀;其中極少數在塞班市中心的建築可以完整保存,而它之一,也很幸運地逃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不知情的翻修工程、以及自然因素的磨損。19世紀初,在塞班主教Santos Gomez Marañon任職期間,它是大教堂聖堂的教區修道院。Marañon這位以教會建築事業不斷傳聞的主教,更負責建造奧斯洛普教堂、塞班教堂和那加教堂、教會大廈、阿加奧的鐘塔以及西邦加修道院。 博物館裡還有一間小教堂,成為「Carmen收藏」的陳列室,其中收藏有用銀雕花的木製聖壇枱、供桌和壇面板。紀念小教堂也經常拿來舉辦特殊的展覽,像是紀念卡迪爾·裡卡多·J·維達爾(Cardinal Ricardo J. Vidal)等等。朝上的寬大樓梯是用來到達多個展室的,第一個展室收藏有照片與插圖,訴說著島上信仰的成長過程;第二個展室則收藏維達爾主教的紀念品,當他在塞班時,住在現址的修道院,身為大教堂的牧師。在他的紀念品當中,有一個選舉教皇時的選票樣本、一枚由前輩Julio Rosales樞機給予他的樞機戒指、以及他在受戒和加入樞機行列時所穿的授戒衣物。第三個展室介紹著西班牙時期建築技術,除了展示照片外,更有當時的真正建築構件;第四個展室則群聚各個教區的聖徒雕像,其中有耶穌在安息日時的聖若瑟雕像。第五層展室則以聖餐杯、坎塔、神父的法衣和規定外,還有羅馬天主教會崇禮及聖祭儀式的其他擺設來展示。第六層則是牧師臥室,還有該館的前面庭院,擬計劃將在此處建立一家咖啡廳及博物館商店,再往後建以花園。 博物館由卡利托· V. 彼諾主教(Msgr. Carlito V. Pono)主持的教會文化遺產委員會管理,由Brian Brigoli率領, Louella Eslao與Mary Frances Villacastin-Despi分別擔任幕僚長與總監。1995年,在該建築中已開設過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教會博物館,但就在獨立展廳的地下室,策展人Virgilio R. Yap去世後則停止營運。自2000年起,這座建築物準備並且重新翻新。
Roman Catholic Diocese of Bangued 菲律賓的羅馬派天主教會拉丁教會的一個羅馬儀式教區。現任主教是2007年任命的Leopoldo Corpuz Jaucian。1955年6月12日:成立為領地祭司; 1982年11月15日:升格為教區,成為Nueva Segovia大教區的屬下教區。主教級任職外衣襯衫中的最受歡迎的符號是朝聖者雙螺桿和杖,主教大教堂的主題是聖雅各大徒。藍色波紋柱代表了Abra河,山脈和綠色田野代表了阿布拉省。在職的主教的時期大約有1. Odilo Etspueler, S.V.D., D.D. 1956年8月20日至1987年11月20日退休; 2. Cesar C. Raval, S.V.D., D.D. 1988年11月25日至1992年1月18日辭職; 3. Artemio L. Rillera, S.V.D, D.D. 1993年6月28日至2005年4月1日任命 San Fernando de La Union 的主教; 4. Leopoldo C. Jaucian, S.V.D, D.D. 2007年1月5日至現在繼續任職。
贖罪之母主教座堂,俗稱"碧瑤主教座堂",位於菲律賓碧瑤市。外觀由獨特的玫瑰色外觀、雙尖塔和傳統的彩色玻璃窗所組成,是該市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該堂於1920年開始,1936年建成,並在二戰期間擔任疏散中心,經受住1945年的地毯式轟炸,數千名轟炸遇難者的遺骸也埋葬於該堂的庭院內。您可以從繁華的Session Road攀登大約100級的石階,或前往相鄰的聖路易斯大學校園,來欣賞碧瑤主教座堂的獨特風格和歷史。
「位於宿霧市的Plaza Independencia是一座西班牙殖民時代的廣場,在歷史中有多個不同的稱號。17世紀時,它被稱為「Plaza de Armas廣場」,後來為「Plaza Mayor廣場」;在西班牙殖民菲律賓的晚期,這塊公共廣場稱為「Plaza Maria Cristina廣場」,以紀念「二西西里」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女王。20世紀早期的美國殖民時期,廣場稱為「Plaza Libertad廣場」,到戰爭爆發前,廣場才改為當前的Plaza Independencia廣場。廣場裡有歷史悠久的三角形要塞「聖彼得堡」,同時也雕刻了一座紀念西班牙航海家、首任菲律賓總督米格爾·洛佩茲·德萊加茲皮的紀念碑,和一座噴泉;在此還有其他紀念其他人物如歷史學家安東尼奧·皮加菲塔、總統拉蒙馬加賽,以及戰爭老兵的紀念碑。2009至2011年間,大陸的宿霧市建造了一條地底隧道,連接至南部道路。2021年,皮加菲塔紀念碑也在時裝隨著2021菲律賓的500週年紀念活動而翻新。Plaza Independencia已被菲律賓國家歷史局歸類為重要能遺產,且宿霧市在2020年通過一項法規,以保護廣場等傳統文化,文化及歷史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