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宗座堂護教區是天主教在菲律賓的一個教區,位於路昂島的伊洛柯爾斯省。該教區的座堂位於維甘市,於1595年在新塞哥維亞建立,1758年請教會會眾轉移到維甘,為當時教宗本篤十四世所要求。1951年的『菲律賓共和國』教皇庇護十二世的聖文令將新塞哥維亞教區晉升為宗座堂護教區,並佔據伊洛柯爾斯省,保留新塞哥維亞的名稱,其分屬教區有老阿蓋教區、邦吉教區、鯊魚湖教區、國防菲特和峰仔教區,以及塔拉克五個北部城鎮。宗座堂護教區擁有一個僅有的西班牙時代建立的主教住所,位於維甘天主教堂旁,另外,住所也有通往附近的戈凡特斯堤出口,從此可以透過海路成功出口,但現今因為堤已經沒有可以航行,因此失去了功用。原本沒有的戈凡特斯堤,就是修士修道院偉大貢獻於菲律賓的項目之一。此外,宗座堂護教區也經營著一個屬於天主教媒體網絡的廣播電臺,『dzNS』,以及『Timek ti Amianan』週刊報紙。另外,位於2018年,新塞哥維亞宗座堂護教紀念館,被宣告為菲律賓國家文化寶藏,成為其中三個教區,包括國家檔案館、聖多馬斯大學檔案館,被賦予榮譽的教區。檔案館於1990年代初被奧蘭多·奎比尤提出創立,為維甘聖保祿主教座堂的象徵,劍與書背含有不同的意義,劍是他的殉道器、書則是他的福傳使者;紅色背景則意味他對羊群的熱切,和他所殉的羔羊的光輝;金色的蛇曲線則表示阿布拉河,其北岸便是新塞哥維亞宗座堂護教區的所在。除此之外,當地還有多馬·門多薩·佩拉爾塔(Marlo Mendoza Peralta)是第37位主教,第7位宗主;新塞哥維亞宗座堂護教區也維持著一系列的傳媒設施,包括1968年創始的AM廣播電臺『dzNS』,1983年創立的週刊報紙『Timek ti Amianan』,以及1995年創建的『Imprenta Nueva Segovia』印刷廠。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