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
.webp )
.webp)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波德龐清真寺」,原先是東正教教堂,後來在奧斯曼統治時期被改建成清真寺。美麗的拜占庭式建築如今被現代的公寓大樓環繞三面,位於伊斯坦堡法蒂赫區的拉萊雷,距離君士坦丁堡大宮距離約一公里。清真寺大約在1877年建造,大約在922年之前,德隆格里古斯‧勒卡彼諾斯買下伊斯坦堡的第九區的一棟建築,此處名為「Myrelaion」,當時這裡不遠處是瑪麗亞海。他登基後,這棟建築成為一座新的皇宮核心,旨在挑戰鄰近的君士坦丁堡大宮。皇家樓裡的基礎則是一個五世紀的圓形樓穹,直徑約九十二公尺,是 古代世界以後僅次於羅馬篤神廟的第二大樓穹。十世紀後,該樓穹不再使用,憑據認為是可能由羅曼斯本人改建為水箱,內墻以70根柱子支撐著而受到拱頂。帝國大樓旁建起了一座教堂,起初就是為了安葬羅曼斯家族成員而建立的。第一個被安葬於此的是他的太太狄奧多拉,於922年12月,其後是他的長子克里斯托弗及共同皇帝,於931年去世,他也中斷了六百多年流行的傳統,先後於聖使徒教堂安葬的近乎所有拜占庭帝國皇帝從君士坦丁大帝開始,然而羅曼斯卻把他自己安葬於拜占庭後的安葬教堂─-無論正教或東正教─-首次出現。同時,該建築也是臨界拜占庭式建築首次出現的「十字橢圓型」教堂。四 運攻打西梅翁一世的保加利亞時期,此地亦受到攻擊,1203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徵也為它帶來了破壞,最終在十三世紀拜占庭恢復政權時得以修復。1453年達沙爾坦篤斯攻陷伊斯坦堡後,米西帕夏‧總理大臣在拜而寧二世統治期間,大約於1500年,將Myrelaion改建為清真寺,取名「波德龐」以尊重其建造者。於1784年及1911年,該建築曾因火災而受損,後來再度被放棄,直至1930年旅英牧師大衛‧泰爾伯特‧賴士發現此處原來有一座地下水箱,於 1964-1965年期間,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展開大規模修復,更換了大部分外牆磚石,而之後修復工作也被停止,直至1986年,該清真寺終於完成修復,開門於公眾。1990年,水箱也經過修復,它目前是被用於婦女們供禮祈禱的地方,也曾作為短暫時期的購物中心。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