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宜博物館旅遊行程精選

熱門周邊景點、人氣旅遊產品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天氣資訊
26°C
體感溫度:28°C 降雨機率:29% 風速:17.8 公里/時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樟宜博物館
新加坡-
樟宜博物館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現今的樟宜賣磚和博物館「樟宜賣磚和博物館」是一座戰爭博物館,致力於新加坡在二戰期間的歷史和日本佔領新加坡。在英軍在決戰新加坡中被日本帝國陸軍擊敗後,數以千計的戰俘被關押在樟宜監獄營內三年半。在被囚期間,戰俘們建造了多個禮拜堂,其中一間被稱為聖喬治教堂。在日本佔據新加坡時,監獄及其周邊建造了多個禮拜堂,聯合國戰爭犯俘虜被關押在其中。日本人沒有限制戰俘的宗教活動,因此戰俘將現有建築物改造,並利用垃圾製貨來建造祭壇和傢俱。當中的羅馬天主教「基督聖母紀念教堂」在戰後被拆毀,並被運往澳大利亞,於1988年在坎培隆的「戰俘紀念公園」重建,並於現今被稱為「樟宜賣磚」,但有時被誤認為是當前的複製品禮拜堂,建於樟宜監獄旁。1988年,新加坡在樟宜監獄旁建造了一座以聖喬治教堂為原型的博物館和複製品禮拜堂。2001年,隨著樟宜監獄擴容,禮拜堂和博物館被搬遷到1公里以外的新網站,並於2001年2月15日正式建立「樟宜賣磚和博物館」。禮拜堂的祭壇上擺放著一個銅十字架,被稱為「樟宜十字架」,在佔領時期由Harry Stogden以45毫米榴弾為原料製成。從2001年到2017年,樟宜博物館由新加坡歷史顧問公司經營,該公司提供歷史教育和研究顧問服務。2018年,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從新加坡旅遊局接管了博物館的經營,經過17年的經營後,樟宜博物館因改裝被關閉。由於新冠肺炎,2020年開館計劃延遲一年,新重新命名後的樟宜賣磚和博物館於2021年5月18日由文化、社區與青年部和法律二部長鄧智明經虛擬方式重開。博物館展示了114件藝術品,包括繪畫、照片和個人物品,其中許多是由前戰俘和他們的家人捐贈的。它們讓遊客瞭解被閉門禁閉的囚犯的日常生活,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最終的解脫。展覽品包括一本400頁的日記和一臺克達博嬰布朗尼相機,是由許多囚犯藏起來的。日記是由Arthur Westrop先生寫的,每一筆記錄都寫成給他在非洲的妻子的一封信。相機則是由Sergeant John Ritchie Johnston的妻子給予他,他成功地帶到樟宜,並隱藏過來,直到���脫結束。造型還原的樟宜監獄牢讓遊客一窺囚犯居住的窘境,其中包括了資料記錄的囚犯之間的對話,更充分地瞭解囚犯的生活情況和每日體驗。其他熟悉和重要的物件包括樟宜牆的一部分、一個藏在一盒火柴裡的摩爾斯電碼設備、被關押在樟宜的Mary Angela Bateman女士的一系列水彩畫和樟宜壁畫,一組由戰爭犯Stanley Warren在關押期間繪製的五幅聖經壁畫。博物館現在擁有8個畫廊,包括:樟宜堡壘——本區塊介紹了樟宜19世紀時,近乎平靜的景色,大部分區域覆蓋著濕地壩和熱帶雨林的歷史。1920年代開始,這片平靜的景色開始變化,英軍開始建造炮臺和兵營,保護新加坡免受攻擊。堡壘潰堤——本章概述了新加坡的陷落以及軍人和民眾在災難後所面臨的命運。囚犯——約有48,000名士兵和平民被軍方趕往樟宜而改造為大型監獄營。本段介紹了屍被關押在樟宜的男女老少的故事。戰俘的生活——這章介紹了被禁閉在樟宜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真正的樟宜監獄的剩蹟。 逆境中的堅韌—— 本章提供了關於囚犯所面臨的艱辛以及他們如何應對這種局面的一窺究竟。逆境中的創意—— 創造性表達對囚犯們來說非常重要,他們發現了寫作、繪畫、閱讀、工藝、打體育院和上演音樂劇的方法。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天氣資訊
26°C
體感溫度:28°C 降雨機率:29% 風速:17.8 公里/時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Recommend 產品推薦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