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位於羅省規劃區慕立夫街的阿卜杜勒 · 加伏爾清真寺是新加坡小印度的清真寺,於1907年建立,於2003年進行了大規模重建,目前由馬立斯 · 烏加馬 · 伊斯蘭新加坡擁有。清真寺也以以下多種變體名稱稱之:阿卜杜勒 · 加福爾清真寺、阿卜杜勒 · 加福爾清真寺、阿卜杜勒 · 加法清真寺、阿卜杜勒 · 加科夫清真寺、阿卜杜勒 · 加卜立清真寺、慕立夫街清真寺和印度清真寺。阿卜杜勒 · 加伏爾清真寺位於科龐胡區,曾是印度商人活躍的商業中心,也是古老賽馬場法雷爾公園內工作的人們的宗教需求中心。清真寺位於此的建築物最初由木分隔牆和瓦片屋頂組成,於1846年為南印度穆斯林商人和居住在科龐胡區的婆羅洲太太和培訓賽馬師築建。1881年,11月14日的轉讓契約創立了慕立夫街清真寺基金會或'華卡夫'。2位受託人是伊斯梅爾·曼索爾和沙依克阿卜杜勒 · 加伏爾 · 沙依克海德特。阿卜杜勒是一家法律事務所的高級文員。 '華卡夫'是為新加坡穆斯林社區建立清真寺而創立的。轉讓契約還在信託中放置了其他一些財產,包括一個穆斯林墳場和一座賽馬道上的房子。墳場於1921年關閉。1887年,作為清真寺受託人,沙依克·阿卜杜勒申請在原來的清真寺周圍建造書店和棚屋。1903年增加了更多的書店。這些建築物的租金產生的收入然後用於建造新清真寺。建築工程於1907年開始,似乎花了很多年才能完工,因為完工日期未知。1910年,新清真寺部分完工時,舊清真寺被拆除。當沙依克·加伏爾於1919年去世時,看起來還沒有完工。 他去世後,他的兒子接管了清真寺和'華卡夫'財產的管理。 1927年,慕立夫街撥款會被穆斯林和印度撥款局接管。該建築很可能在當時已完工。今天,清真寺面對一排書店,現在它們被用斶古蘭經課程和其他科目,以及共同活動。阿卜杜勒·加伏爾清真寺於1979年7月13日被宣佈為國家紀念碑。儘管'華卡夫'面臨各種問題,但由此產生的阿卜杜勒 · 加伏爾清真寺豐富的建築特色。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