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陳氏土司府」是新加坡的中國廟宇,位於新加坡中央商業區新加坡河規劃區的雜誌路上。它於1876至1878年間建成,是為所有以同樣姓氏陳氏的人所建造的宗族祠堂,基於同一姓氏的人會共享同一宗族血統和歸屬同一宗族的前提下而建造。該廟宇也供奉以張州縣為始祖的開漳聖king,由此得名「陳氏古勝祠」和「保持良善宮」,反映出先前它作為為糾紛及新移民提供協助的地方而著名。牆頂的弧線屋簷上裝飾著華麗的鳳凰、花與龍。廟宇的第一任會長為陳金田,一份日期於1880年7月28日的契約上列出了廟宇受託人的名字: 陳青傑、陳澈差、陳錫桂、陳馬榮、陳海滌和陳芯苩。府宇的一個翼原本設有小學 - 保持學校,於1889年創辦,但於1949年關閉。1974年11月19日被立即列為國家紀念碑。該廟宇是作為陳家宗祠而建造的,中國人習俗認為同一姓氏的人會有共同的宗族血統。像陳氏古勝祠一樣的宗祠,為宗族成員提供一個榮耀和尊敬他們祖先的地方。它也是安放已故宗族成員的氣神牌的地方。該府宇由一個門廳、一個主廳(供奉神祇的地方)和一個後廳(安放著著名陳氏的祖譜牌的地方)組成,三個廳間之間穿插著開放的庭院。廟宇也曾作為陳宗超出新加坡到馬來西亞的會址。在廟宇中與該廟有關的一些著名的陳氏是馬來西亞的財政大臣尊陳秀善與他的父親,尊陳章裡,他是馬來西亞華人協會的創辦人兼第一任會長。也有陳金端,一位退休的銀行家,著名的慈善家以及廟宇受託人。該廟宇的構建考慮了左右兩旁的建築物、公路以及流量,以及它與外界的宮勢學、軸線與方向的關聯。譬如說有傳言中國寺廟盡量避免被安排在窄巷尾的位置,以免出現不良的運氣和混亂的聖地。供奉的雙獅在石板門口守衛。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