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百吉隧道旅遊行程精選

熱門周邊景點、人氣旅遊產品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天氣資訊
15°C
體感溫度:15°C 降雨機率:0% 風速:18.5 公里/時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舊百吉隧道
台灣-桃園市
舊百吉隧道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大溪舊百吉隧道整修完成,於114年11月2日開放民眾參觀,詳如連結https://www.scenic.tycg.gov.tw/News_Content.aspx?n=9476&s=1591510百吉隧道:穿越時光的雙軌記憶準備出發前往百吉隧道嗎?那你可得先弄清楚,是「新隧道」還是「舊隧道」!串聯慈湖與復興的台七線上,目前是新舊並存的格局——新百吉隧道作為雙向車道通行,而舊隧道則轉型為遊憩步道。這兩座隧道默默見證了超過半世紀的歷史變遷。舊隧道的前世今生要了解百吉隧道的起源,得先回到百吉地區的戰略過往。舊名「八結」的百吉,是早年大溪往角板山的必經之路。民國33年,日本人在此開鑿兼具人行、防空、疏散功能的隧道,同時作為角板山戰略據點。後來因土石崩塌而中斷,直到民國54年才修復通行,也就是今日的舊百吉隧道。隧道全長約343公尺、寬4.5公尺,南洞口仍留有當時省政府主席黃杰題字「百吉隧道、北段橫貫公路」。過去的隧道為單線道通行,當年由憲兵在隧道口指揮交通的畫面,是許多在地人難忘的回憶。直到民國82年,新百吉隧道完工通車,舊隧道的運輸任務正式告一段落。民國96年,舊隧道再次轉型,搖身一變成為觀光步道。遊客可在隧道中看見日據時期遺留的輕便鐵路與「台車(手押車)」展示,這種曾載人載貨、靠人力推動的小車,如今成了懷舊的打卡場景。舊隧道也可銜接總督府步道與百吉林蔭步道,成為北橫旅遊路線中的順遊秘境。融合生態與歷史的新篇章歷經兩次封閉與轉型的舊百吉隧道,於114年10月完成為期半年的優化整修工程,並正式重新開放。這次升級以「永續旅遊」為核心理念,兼顧歷史記憶與生態保育,打造全台首座保有生態觀察池的隧道。除全面更新隧道展示內容外,也擴大周邊棲地面積,維護湧泉水域的潔淨與流動,營造多樣化的生物棲息環境。隧道內部照明採用低色溫與琥珀色光源,夜間適度關燈,維持自然晝夜節律,為野生動植物留下一片友善空間。經復育後,已觀察到斯文豪氏赤蛙、拉氏明溪蟹、臺灣米蝦等臺灣特有種穩定棲息,成為自然觀察與生態教育的最佳場域。如今的舊百吉隧道,不只是通往歷史的時光隧道,更是連結自然、文化與永續旅遊的新起點。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天氣資訊
15°C
體感溫度:15°C 降雨機率:0% 風速:18.5 公里/時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Recommend 產品推薦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