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旅遊行程精選

熱門周邊景點、人氣旅遊產品

主視覺圖片 主視覺圖片
雄獅旅遊 旅遊資訊 亞洲 台灣 桃園市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天氣資訊
24°C
體感溫度:24°C 降雨機率:54% 風速:4.6 公里/時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台灣-桃園市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

※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成立歷程自2012年起,歷史建築龍潭國小日式宿舍群及龍潭武德殿,歷經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啟動歷史調查研究、駐地工作站計畫及規劃設計案後,於2015年正式定名為「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並以國寶級客籍作家鍾肇政(以下尊稱鍾老)文學作為園區發展核心,文學地景為枝葉,透過當代生態博物館的思考,延伸、重塑龍潭與戰後台灣文學的緊密脈絡。 2019年4月20日,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在鍾老的見證下開園,伴隨著周邊商圈及景觀的小鎭慢旅,使得導覽需求日益增加,職是之故,2021年,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共同辦理「跟著文學的腳步遊龍潭—龍潭文學地景走讀暨導覽人才 培訓」,期許吸引有志之士投入文學地景走讀導覽,以多面向的方式述說文學地景的故事,並增進與土地的情感連結。園區以「整個龍潭都是我們的文學生活園區」為概念,希冀與在地緊密連結,不僅透過文學行銷龍潭及促進觀光價値,更重要的是讓民眾能 藉此重拾閱讀樂趣,從台灣文學的字裡行間尋覓土地的溫度。 台灣文學之母:龍潭的鍾肇政 1950年代文壇因政治氛圍充斥著反共文學,本土作家備受打壓,鍾肇政只能從荊棘中掙扎,以母土台灣為血肉書寫。憑藉愛妻所添購的檜木書桌,開鑿了他大河浩蕩的文學創作。他曾提及身為一名文學作家,自然有責任書寫台灣人遭受的歷史苦難,這也成為他一 生致力建構「台灣文學」的核心目標。 1957年,他為團結本土作家,寄信邀集有志一同的文學創作者群發起《文友通訊》刊物,且 不定期舉辦文友聚會凝聚向心力。1960年在《聯合報》副刊刊登《魯冰花》,至此十年磨劍的 鍾肇政正式躍登文壇峰頂,並鼓勵文友們齊心搶下這塊文學陣地。自此,鍾肇政如一條母親河般,孕育著一代代的文學後進,且以身作則地寫下《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高山組曲》及《怒濤》等長篇巨作,成為開啟台灣大河小說書寫、 原住民記憶保存及多語文創作的第一人。除此外,他也長年苦撐文學刊物《台灣文藝》及主 持《民眾日報》副刊,目的就在於希望提供文學後進們一塊乾淨、自由且能恣意發揮的實驗園地。 除文學成就外,鍾肇政更於花甲之年躍身客家運動及民主運動,對保存客家文化貢獻頗鉅。鍾老一生書寫近兩千萬字,是國內獲獎最多的作家,有「台灣文學之母」美譽,他完成多部重要作品的龍潭國小日式宿舍舊居甚至被稱為「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吸引大批文人絡繹不絕朝聖。 2020年5月16日,鍾肇政以96歲高齡於睡夢中安詳離世,引發海內外無數文友追思感念; 18日,蔡英文總統赴龍潭武德殿追思會場弔唁時更是讚譽:「鍾肇政不只是文壇的鍾老, 更是台灣的鍾老。」 從鍾肇政留下的浩瀚文字裡,我們不僅可理解戰後台灣文學的發展歷程,也能窺見他未竟 的「台灣學」想像,而這一切則都源於他對台灣母土深愛的書寫。巨人終已遠行,但文字與典型必能雋永流傳。﹙資料來源: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官網﹚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天氣資訊
24°C
體感溫度:24°C 降雨機率:54% 風速:4.6 公里/時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Recommend 產品推薦
背景圖片 背景圖片
手機圖片

更多旅遊行程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QRCode圖片
App Store下載

支援iOS10以上

Google Play下載

支援Android 6.0以上

手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