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n logo
蘇格蘭熱門旅遊提案
雄獅旅遊
旅遊資訊
搜尋結果
全球旅遊景點、目的地
台灣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極洲
所有
目的地
景點
景點
蘇格蘭修道院
在 1640 年,德國雷根斯堡的聖詹姆斯修道廟,也被稱為「蘇格蘭修道院」,由愛爾蘭傳教士在 11 世紀創建。修道廟大部分歷史都處於愛爾蘭與蘇格蘭僧侶之間,其名字「Schottenstift」源自愛爾蘭時期。此修道廟裡最著名的建築,即位於修道院群內的教堂,完整的標準名稱是「Die irische BenediktinerKlosterkirche St. Jakob und St. Gertrud」。從大約 1100 年開始,紅堡城牆擴建到修道院(聖詹姆斯)內,旁邊的西門也因此得名為「Jakobstor」。 修道院與愛爾蘭 Cashel 的修道院學校有著密切關係,並吸引了中世紀神學家 Honorius 的生命。 1577 年,蘇格蘭改革之後,一份教皇法令把修道院從愛爾蘭管理轉入蘇格蘭僧侶管理手中。從 1175 到 1180 之間,修道院的新教堂,也就是目前存在的結構,便完成建造了。教堂用羅馬式建築風格建造,有三個拱廊、三個尖頂、兩座東方塔樓及一個西方樑尾。著名的「Schottenportal」紀念門位於教堂的北面,仔細觀察其中刻劃的細節,融合了多種裝飾雕刻及人物畫。這座紀念門由 12 世紀末合體而成,並於 2000 年安裝了上方的玻璃封套以保護此門。 修道院的創立者均是「Scotti」,也就是愛爾蘭人,雖然有部分來自蘇格蘭,但多數來自愛爾蘭。雷根斯堡成為愛爾蘭傳教士為中歐洲傳教的重要中心,1155/56 年創建的蘇格蘭在維也納的修道院,與此修道院位於同一支派。此外還有其他分支修道院如厄爾福特、維爾茨堡、紐倫堡、康斯坦茨、艾希斯特、慕明根、基輔和凱爾海姆。
蘇格蘭修道院
« 在維也納的Schottenstift修道院,正式名稱為"Benediktinerabtei unserer Lieben Frau zu den Schotten",於1155年由奧地利亨利二世帶來愛爾蘭僧侶建立;僧侶們並非直接來自愛爾蘭,而是從德國雷根斯堡的蘇格蘭修道院而來。自1625年以來,該修院一直是奧地利會眾組織的成員,現在隸屬本篤會眾聯合國。中世紀早期,愛爾蘭僧侶積極參與傳教活動,愛爾蘭用拉丁文稱為「蘇格蘭大臣」,德文中愛爾蘭僧侶被稱為『Schotten』或『Iroschotten』,他們創建的寺院被稱作「Schottenklöster」。在Schottenstift的奠基文件中,亨利二世規定該寺院將由這些「Iroschotten」僧侶專門住滿。1156年,亨利二世從侯爵職位升為公爵,並將他的居所從克勞斯特紐堡搬到維也納,並需要一座寺廟來為他的新城市服務。在中世紀,修道院不僅是祈禱的地方,而且首先是知識的積蓄庫。建立修院能為統治者帶來支持,同時也提供一個圖書館,一個朝聖者(和老年人)庇護館,建築師,受過教育的人和司鐸來在新的公爵城市進行服務。「Schotten」也與1365年建立的維也納大學有關聯。亨利將新修道院賦予了廣泛的特權。1160年開始建築第一座修道院,於1200年被奉獻。修道院外圍是維也納的城牆,僧侶們還建造了一個朝聖者和十字軍(往往經過維也納前往耶路撒冷)的庇護館。第一座教堂是一座三發的羅曼式支柱教堂,只有一個拱廊。1177年亨利二世去世時,被葬在了那裡。1276年的一場大火毀滅了修道院,以及維也納的許多其他建築。1418年,亞伯特五世利用梅爾克改革機會(一個試圖復興本篤修道理念的嘗試),接納了一群本篤修道士,但這些新居民仍然被稱為「Schotten」。 15世紀中期,該修院因其校長沃爾夫岡・施梅里提爾和繼任者約翰尼斯・拉什的文學活動而聞名。Schottenstift銅版畫,1672。1638年,閣樓被閃電擊中倒塌時,被把握作為全面重建教堂的契機,建築師安得利奧東小和西爾維斯特羅・卡洛內共同完成了這個項目;教堂被縮短了一些,閣樓不再直接矗立於大教堂旁。約阿希姆・範桑德拉設計了新的主祭壇,今天保存在主教大廳裡。土耳其攻城後,教堂得以恢復原狀。由於巴洛克時期的西鐘樓幾乎沒有比大廳面貌更高,因此有對其進行擴建的建議,但一直未能實現。約1800年,偉大的巴洛克音樂家約翰・福克斯是這個Schottenstift的管風琴師。1773年至1774年,安德烈亞斯・扎赫在開放式墓園中建立了一座新的院舍,附帶一所學校;由於其外觀類似一件傢俱,因此被稱為「Schubladkastenhaus」。隔壁直接接壤的「羅馬皇帝酒店」曾經舉行過弗朗茨・舒伯特的首次公開演出。1807年,由皇家命令創立了「Schottengymnasium」的次級教育機構。約1830年,修院的輔助建築,尤其是那些與弗萊恩相接壤的建築,由喬瑟夫・科恩豪澤爾翻修及部分重建。19世紀80年代,教堂被修復與重建;這一時期,應有天花板繪畫,由海因裡希・馮費斯特爾提供素描,由米凱爾・萊塞爾製作的馬賽克,和由塞巴斯汀・瓦格納設計的「黑色聖母瑪利亞」噴泉,以及一尊亨利二世的雕像等。「Schottenmeisteraltar」大約在1470年。此外,近代兩次重新佈置博物館,分別是1994-95和2004-05年;其中,展品包括大約1470年的「Schottenmeisteraltar」,不僅是晚哥特藝術的重要作品,而且因其對城市的風景而成為重要的歷史資料。弗萊恩上的Schottenstift開放時間為星期四從上午11時到下午5時,星期六從上午11時到下午4時30分;星期六下午2時30分有導覽。
很抱歉,沒有符合的目的地及景點
請調整篩選條件或重新查詢
蘇格蘭修道院
在 1640 年,德國雷根斯堡的聖詹姆斯修道廟,也被稱為「蘇格蘭修道院」,由愛爾蘭傳教士在 11 世紀創建。修道廟大部分歷史都處於愛爾蘭與蘇格蘭僧侶之間,其名字「Schottenstift」源自愛爾蘭時期。此修道廟裡最著名的建築,即位於修道院群內的教堂,完整的標準名稱是「Die irische BenediktinerKlosterkirche St. Jakob und St. Gertrud」。從大約 1100 年開始,紅堡城牆擴建到修道院(聖詹姆斯)內,旁邊的西門也因此得名為「Jakobstor」。 修道院與愛爾蘭 Cashel 的修道院學校有著密切關係,並吸引了中世紀神學家 Honorius 的生命。 1577 年,蘇格蘭改革之後,一份教皇法令把修道院從愛爾蘭管理轉入蘇格蘭僧侶管理手中。從 1175 到 1180 之間,修道院的新教堂,也就是目前存在的結構,便完成建造了。教堂用羅馬式建築風格建造,有三個拱廊、三個尖頂、兩座東方塔樓及一個西方樑尾。著名的「Schottenportal」紀念門位於教堂的北面,仔細觀察其中刻劃的細節,融合了多種裝飾雕刻及人物畫。這座紀念門由 12 世紀末合體而成,並於 2000 年安裝了上方的玻璃封套以保護此門。 修道院的創立者均是「Scotti」,也就是愛爾蘭人,雖然有部分來自蘇格蘭,但多數來自愛爾蘭。雷根斯堡成為愛爾蘭傳教士為中歐洲傳教的重要中心,1155/56 年創建的蘇格蘭在維也納的修道院,與此修道院位於同一支派。此外還有其他分支修道院如厄爾福特、維爾茨堡、紐倫堡、康斯坦茨、艾希斯特、慕明根、基輔和凱爾海姆。
蘇格蘭修道院
« 在維也納的Schottenstift修道院,正式名稱為"Benediktinerabtei unserer Lieben Frau zu den Schotten",於1155年由奧地利亨利二世帶來愛爾蘭僧侶建立;僧侶們並非直接來自愛爾蘭,而是從德國雷根斯堡的蘇格蘭修道院而來。自1625年以來,該修院一直是奧地利會眾組織的成員,現在隸屬本篤會眾聯合國。中世紀早期,愛爾蘭僧侶積極參與傳教活動,愛爾蘭用拉丁文稱為「蘇格蘭大臣」,德文中愛爾蘭僧侶被稱為『Schotten』或『Iroschotten』,他們創建的寺院被稱作「Schottenklöster」。在Schottenstift的奠基文件中,亨利二世規定該寺院將由這些「Iroschotten」僧侶專門住滿。1156年,亨利二世從侯爵職位升為公爵,並將他的居所從克勞斯特紐堡搬到維也納,並需要一座寺廟來為他的新城市服務。在中世紀,修道院不僅是祈禱的地方,而且首先是知識的積蓄庫。建立修院能為統治者帶來支持,同時也提供一個圖書館,一個朝聖者(和老年人)庇護館,建築師,受過教育的人和司鐸來在新的公爵城市進行服務。「Schotten」也與1365年建立的維也納大學有關聯。亨利將新修道院賦予了廣泛的特權。1160年開始建築第一座修道院,於1200年被奉獻。修道院外圍是維也納的城牆,僧侶們還建造了一個朝聖者和十字軍(往往經過維也納前往耶路撒冷)的庇護館。第一座教堂是一座三發的羅曼式支柱教堂,只有一個拱廊。1177年亨利二世去世時,被葬在了那裡。1276年的一場大火毀滅了修道院,以及維也納的許多其他建築。1418年,亞伯特五世利用梅爾克改革機會(一個試圖復興本篤修道理念的嘗試),接納了一群本篤修道士,但這些新居民仍然被稱為「Schotten」。 15世紀中期,該修院因其校長沃爾夫岡・施梅里提爾和繼任者約翰尼斯・拉什的文學活動而聞名。Schottenstift銅版畫,1672。1638年,閣樓被閃電擊中倒塌時,被把握作為全面重建教堂的契機,建築師安得利奧東小和西爾維斯特羅・卡洛內共同完成了這個項目;教堂被縮短了一些,閣樓不再直接矗立於大教堂旁。約阿希姆・範桑德拉設計了新的主祭壇,今天保存在主教大廳裡。土耳其攻城後,教堂得以恢復原狀。由於巴洛克時期的西鐘樓幾乎沒有比大廳面貌更高,因此有對其進行擴建的建議,但一直未能實現。約1800年,偉大的巴洛克音樂家約翰・福克斯是這個Schottenstift的管風琴師。1773年至1774年,安德烈亞斯・扎赫在開放式墓園中建立了一座新的院舍,附帶一所學校;由於其外觀類似一件傢俱,因此被稱為「Schubladkastenhaus」。隔壁直接接壤的「羅馬皇帝酒店」曾經舉行過弗朗茨・舒伯特的首次公開演出。1807年,由皇家命令創立了「Schottengymnasium」的次級教育機構。約1830年,修院的輔助建築,尤其是那些與弗萊恩相接壤的建築,由喬瑟夫・科恩豪澤爾翻修及部分重建。19世紀80年代,教堂被修復與重建;這一時期,應有天花板繪畫,由海因裡希・馮費斯特爾提供素描,由米凱爾・萊塞爾製作的馬賽克,和由塞巴斯汀・瓦格納設計的「黑色聖母瑪利亞」噴泉,以及一尊亨利二世的雕像等。「Schottenmeisteraltar」大約在1470年。此外,近代兩次重新佈置博物館,分別是1994-95和2004-05年;其中,展品包括大約1470年的「Schottenmeisteraltar」,不僅是晚哥特藝術的重要作品,而且因其對城市的風景而成為重要的歷史資料。弗萊恩上的Schottenstift開放時間為星期四從上午11時到下午5時,星期六從上午11時到下午4時30分;星期六下午2時30分有導覽。
1
更多旅遊行程
,
請下載雄獅旅遊APP
!
支援iOS10以上
支援Android 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