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點照片以實際狀況為主,圖片僅提供參考。
「伊斯蘭哈馬德宮」(或「伊斯蘭哈馬宮」,又稱「阿提克宮」和「伊斯蘭哈馬禮拜宮」)位於伊朗伊斯法罕,是一座歷史性的聚集性清真寺,從公元771年開始不斷發展,至20世紀初才完工。2012年該清真寺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它是伊朗最大且最重要的伊斯蘭建築景觀之一。早期歷史該清真寺於公元771年時已經建成,建築規模約52x90公尺,牆壁採用泥磚建材,黏土裝飾採注斯迦米亞建築風格。1970年代發掘時可見到其遺蹟。隨後該清真寺被更大的一座清真寺所取代,在阿斯非哈特伊克安第四的治下於840-841年間建成,規模約88x128公尺,面向方向不同於原本的。穹頂廊週圍內設有大型中央庭園,庭園一邊環繞一座長廊拱廊區域,而有些區域還有盲廊與磚瓦屋頂,最大的朝聖廳深六個間穹頂拱廊,房廊比其他舊有的拱廊要寬,而接近朝聖口的廊口又比其他廊口更寬,形成三入口結構。此時伊斯法罕中央清真寺竟然沒有鐘樓,儘管當時其他清真寺都有此設施,儘管穆哈誇薩西還描述伊斯法罕中央清真寺在985年前有一座樓高的鐘樓。直到後來在進口市場兩旁才增設了兩座鐘樓,這是首次紀錄雙鐘樓配置的情況,後來此配置在伊朗及其他地區變得常見。塞爾朱克時期該清真寺接著發生了變動,伊斯法罕在公元1050年被塞爾朱克人佔領後即成為其第四都,統治期間實現巨大的重建,為了增強通往朝聖口的穹頂廳(朝聖口廳被舊有的舊有拱廊孤立)之間空間的美觀,原來的柱子凹陷空間被大型愛灣取代。該設計後來在整個伊朗甚至整個伊斯蘭歐洲地區普遍使用。此外,還在庭園中央增加了另外三個矩形禮拜堂,而北面的愛灣可能是較晚造成的;之後,更改限制於某些程度,不同時代於清真寺進行不同改建。現今該清真寺已完全融合週圍的唐頓市與舊城區,看上去很少有清晰的外庭面。
溫馨提示
-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